学会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学会动态

第三届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NSABP精彩亮相,中美巅峰对话掀高潮

所属类型:学会动态 丨 发布时间:2018-06-28 15:39:06 丨 阅读次数:

由广东省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三届“2018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于6月15-16日在广州如期举行。中美专家解读并深入讨论了乳腺癌最新学术进展。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内蒙古、四川、重庆、福建等近500位国内学者及9位美国专家、3位台湾地区专家参加。

会议开幕式上,举行了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和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NSABP)签约仪式,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首席执行官Joan Beyer Goldberg教授、现任国际前哨淋巴结协会(ISNS)主席Charles Balch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林展翼副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主任廖宁教授等共同见证并进行了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成为了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NSABP)的中国首家独立成员。

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SABP是国际乳腺癌临床试验开展的最高平台,始建于1967年,创始人是著名的匹兹堡大学Bernard Fisher教授。目前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资助,是全美乃至全球癌症临床研究和培训的主要机构。NSABP究站点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波多黎各、澳大利亚以及最近加入的韩国等地1000多个医学中心、大学医院和大型肿瘤医疗组织。超过6000名临床医师及护士在这些中心开展NSABP试验。自创立以来,NSABP的辅助治疗性临床试验已经纳入超过11万例患者,另有3.2万例女性入组其预防性试验。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此次获NSABP审核批准,成为主要研究成员单位(international main membership),可以独立参与或发起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意味着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癌外科治疗包括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保乳术及乳房重建等领域已经与国际水平接轨,也标志着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癌治疗质量控制体系与国际标准顺利接轨,同时也体现医院临床医疗和试验管理获得国际认可,可以参与或发起高质量国际认可的临床研究,进而使更多患者从规范的临床试验中获益。

2018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学术交流主要分为5个专场,分别是国际专场、中美巅峰对话 、转化医学专场、2018美国肿瘤大会ASCO新进展和外科/放疗专场。会议邀请了大量著名海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包括现任美国肿瘤外科学会(SSO)主席Armando Giuliano教授、美国癌症研究转化医学协会 (AACR)主席Carlos Arteaga教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主席William Gradishar教授、现任国际前哨淋巴结协会(ISNS)主席Charles Balch教授、美国乳腺病协会前任及荣誉主席Debu Tripathy教授、美国SSO(肿瘤外科协会)前任及荣誉主席Suzanne Klimberg教授、Oncotype 21基因检测创始人Steven Shak教授、NRG(NSABP、RTOG、GOG联合组织)肿瘤组织执行董事Joan Goldberg教授、麻省总医院肿瘤外科主任Kenneth Tanabe教授、广东省人民吴一龙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名添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大咖云集,会议现场精彩纷呈。

大会具有前沿、热点、高档次特点,其中“中美巅峰对话”环节是本次大会一大亮点。美国NCCN乳腺癌研究组责任主席William J. Gradishar教授、NSABP首席执行官Joan Goldberg教授、国际前哨淋巴结协会(ISNS)主席Charles Balch教授等国际名家以及邵志敏、徐兵河、张瑾、崔树德、胡夕春、王永胜、刘红、唐金海、耿翠芝、王海波、王树森、王翔、袁等国内专家教授齐聚一堂,进行了乳腺癌治疗观点的碰撞,也体现了中美治疗现状的差异。

会上讨论的病例是一例Ⅱb期的、绝经前HER2+/HR+乳腺癌患者,在术后“曲妥珠单抗+化疗”辅助治疗5年后发生肿瘤转移进展。该病例引起了在场专家的热烈讨论,围绕新辅助靶向治疗、双靶向治疗、HER2耐药以及乳腺癌基因检测等话题展开讨论。

对于病例讨论的问题,嘉宾席上的中美专家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在初始治疗该病例时倾向于使用何种新辅助治疗方案?

海外专家一致推荐PH方案新辅助治疗。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Debu Tripathy教授点评认为,pCR 是很好的体内药敏测试平台和预后评估指标,且HER2+和三阴性乳腺癌更容易达到 pCR。在Neosphere研究中“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pCR接近1倍。FDA已经批准帕妥珠单抗成为首款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药物。帕妥珠单抗的双靶方案在新辅助治疗的应用也成为NCCN等各大指南的推荐方案。

但考虑到药物可及性的限制,大部分国内专家选择以“曲妥珠单抗+标准化疗方案”的新辅助治疗。邵志敏教授和张瑾教授均表达了新辅助治疗的看法:以分子分型指导新辅助治疗尚待商榷,临床医生需要慎重考虑。APHINITY 研究取得了阳性结果;PH(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方案可以推荐在高危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中使用。

美国西达赛奈乳腺癌中心主任Armando Giuliano教授提到新辅助治疗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可以避免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对于手术降期、满足保乳需求的患者帮助非常大。

对于患者一线治疗出现脑转移后,选择何种晚期二线的治疗方案?

海外专家一致为该病例选择了继续“曲妥珠单抗+更换化疗药物”。Debu Tripathy教授认为此例患者发生的肿瘤进展主要为颅内转移,根据ASCO和NCCN等指南推荐,继续维持抗HER2基线治疗的基础上调整化疗方案是正确的。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红教授认为,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指南推荐有很多,结合目前国内药物可及性等实际情况,维持曲妥珠单抗的抗HER2治疗并更换化疗药物是最可行的方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也认可若颅外病灶稳定、仅仅为发生颅内转移病灶,在患者可耐受的前提下可继续维持曲妥珠单抗治疗;颅内转移灶则可通过全脑放疗(WBRT)和立体定向放疗(SRS)等局部处理进行控制。

廖宁教授进一步补充:若患者发生颅外病灶的进展,则应尽量明确HER2耐药类型,在药物可及性前提下更换其他作用靶点的药物。

若为该病例患者做基因检测,应关注哪些基因变异找出相应的耐药靶点,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河南省肿瘤医院崔树德教授指出了临床中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即便获知患者耐药靶点,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的治疗选择。邵志敏教授认可大panel检测给患者带来的获益,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数据来看,转移灶标本进行检测,发现约有30%的HER2耐药患者是由于HER2基因耐药点的突变导致,如果是明确有耐药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在后续治疗中使用TKI药物继续治疗。随着病例资料的累积,有助于早日研发出更有针对性的后线治疗药物。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也提到完善BRCA突变的基因检测,因为该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且肿瘤进展较快,具有BRCA突变乳腺癌的基本特征。

   “中美巅峰对话”环节中,现场中美专家各抒己见,台上台下共同参与治疗决策投票;在意见交换、经验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精彩的学术争鸣为本次会议画上圆满句号。让我们期待下一届“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争鸣不止、精彩继续!(广东省药学会乳腺科用药专家委员会供稿、图)

广东省科协官网发布:广东省药学会举办第三届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

http://gdsta.cn/Item/25235.aspx

大会主席廖宁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和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SABP)签约

中美专家巅峰对话

座无虚席的会场



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东塔701-702房 邮编:510080 电话:020-37886320 传真:020-37886330
Copyright Right @广东省药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01537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